消化系统由口腔、食管、胃、肠道、肝胆胰等器官组成,负责分解食物、吸收营养、排出废物。一旦某个环节“罢工”,就可能引发腹痛、腹胀、反酸、便秘等问题,甚至诱发严重疾病。
警惕这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
1. 胃部问题
胃炎/胃溃疡: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药物刺激(如止痛药)、饮酒是常见诱因,表现为上腹痛、恶心、饱胀。
胃食管反流:烧心、反酸、喉咙异物感,长期不治可能引发食管炎。
2. 肠道警报
肠易激综合征(IBS):压力大、饮食不规律易诱发,腹痛伴腹泻/便秘交替出现。
炎症性肠病(IBD):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等,需长期规范治疗。
3. 肝胆胰危机
脂肪肝:超重、饮酒、高脂饮食人群高发,早期可逆,忽视可能进展为肝硬化。
胆囊结石:饭后右上腹绞痛,高胆固醇饮食是“帮凶”。
胰腺炎:暴饮暴食、饮酒诱发,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!
护胃养肠的6个黄金法则
1. 饮食“三少三多”
少油腻、少辛辣、少过饱;
多膳食纤维(燕麦、蔬菜)、多发酵食品(酸奶、纳豆)、多喝水
2. 吃饭要“慢”更要“专”
细嚼慢咽(每口咀嚼20次以上),避免边吃边刷手机,减少吞咽空气导致的胀气。
3. 肠胃也怕“压力山大”
焦虑、熬夜会扰乱“脑-肠轴”,引发功能性胃肠病。建议每天冥想10分钟或适度运动。
4.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
40岁以上、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定期做胃镜;长期便秘/腹泻需肠镜检查。
5. 慎用药物与保健品
长期服用阿司匹林、止痛药可能损伤胃黏膜,需遵医嘱;益生菌别乱补,菌种不对反加重紊乱。
6. 识别危险信号
呕血/黑便、体重骤降、持续吞咽困难、黄疸(皮肤发黄),请立即就医!
小贴士: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?
误区1:“喝粥养胃”?胃食管反流患者喝粥可能加重反酸!
误区2:“腹泻吃抗生素”?病毒性肠炎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。
误区3:“体检正常=肠胃健康”?早期胃癌可能无症状,高危人群仍需内镜筛查。
健康小行动,从今天开始!
1.早餐别省略,避免胃酸“空转”伤黏膜。
2.睡前3小时不进食,给肠胃“夜间修复期”。
3.便便后回头看一眼:颜色(金黄/褐色为佳)、形状(香蕉状)、频率(1天3次-3天1次均正常)。
肠胃好,吸收好,免疫力更强!关注消化健康,为身体充满“正向能量”!
(数据支持:据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统计,我国肠胃病患者超1.2亿,胃癌早期诊断率不足20%,科学预防至关重要。)
文章:乔秀双
|